您好!欢迎访问,中交协物流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

中交协物流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


第十五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年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员投稿


 唯智信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梦槐女士


日期:2018-08-24
来源:中交协物流技术装备委
浏览量:




各位领导上午好,非常高兴再次参加我们交通运输协会企业家年会,确实,信息化可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件事情。因为物流,智能制造都离不开信息化。我们看一下信息化,特别是物流信息化,伴随这些年发展我们认为分了四个大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粗放式管理。然后进入专业化分工,然后我们进入整合时代,最后我们现在是物流互联网+时代。
它有几个特征,我们今天在谈信息化,在谈物流一定是要谈云,CLUOD、云端的,一定要谈协同和互联互通,刚才各位嘉宾谈了这个问题,我们还要谈生态,我们叫生态圈。今天我们快递公司,我们的电商,我们的供应商,我们的消费者,我们都是生态圈里面,然后最后是平台一体化发展,这是我们今天定义的物流4.0。刚才很多嘉宾很多话题聚焦在我们电商和我们快递,今天我想想谈谈我们制造,在制造这块,我们怎么迈向智能化。特别是我们智能制造,谈到制造必须要谈供应链,就是从我们供应商,到我们的生产计划,到最后的分销,从智能制造来讲,其实这个边界越来越模糊。所有的集中的节点在于供应商和我们的分销商以及最后的消费者,中间我们叫集成供应链或者我们也是说叫做智能制造,在中间这个环节。
那么,从不管是制造还是分销,刚才很多嘉宾谈到了互联互通,当我们谈快递企业的时候,顺丰也好,或者三通一达都可以建立自己平台,我们的EMS,中国邮政发布行业标准,毕竟不多。快递公司,全国五百家,一千家,可是如果我们谈企业的时候,那是不是几百家,几千家,是几十万家,大型企业,咱们央企,国企,大型企业,就得上万家,中小企业更不要说了,几十万家都有。怎么互联互通呢?谁来定标准呢?如果系统之间不打通,我们的效率没有办法提高,所以我们现在在云端,但是我们的福音是有云了,所以在云端可以做一个枢纽,我们这样枢纽是把企业和企业之间信息系统全部连接起来。
以前企业互联互通,是通过接口平台,一个企业跟所有对接企业一对一对接,这是多对多信息连通,现在靠枢纽,每一家企业就接一次,和这个平台连起来。那互相之间只要我们有和约关系,只要我们有合同关系。我们就可以进行打通了,这样的效率非常高。所以第一个连接是企业和企业之间信息化平台,第二个连接就是我们平台和平台之间,因为每个企业自己也都有平台,然后还有很多外部合作伙伴平台。多个平台之间,两两之间效率也不高。所以我们也在中间做一个枢纽,我们叫HAP,和多个平台进行打通。
最后,今天物联网,最后是物物相连,每一个物品在网络当中,从原材料,生产制造,都会流转,都需要追溯,也需要连通。所以我们这样的平台和所有的物联网平台企业打通,包括我们GPS平台,包括我们的温控,包括我们智能设备。所以通过这样云端的平台打通。
    确实,刚才我们邮政方博士跟我们谈到。库转云,可能很多不明白什么叫做库改云,这张图片大家解释一下,就是智能制造,以及我们的电商,或者我们叫做企业数字化或者互联网+,它带来一个巨大的,对于IT系统的架构的改变,这个非常重要。建构怎么来改变,以前我们做信息系统,如果大家知道的,都听说过的,说我们有数据库,我们有应用。我们有一套一套的,我上了一套ERP,我上了一套OA,我上了一套CRM系统,这个套代表了每个应用都有自己的数据库,是没有打通的。而且我们管这个叫传统架构!就是企业内部的系统需要一个总线,现在我们也去看互联网企业,他们为什么可以在几年之间发展到超过我们的传统企业,一个是他们的商业模式,也更加重要是他们IT机构。现在我们都在走云端的架构,也就是说我们走一个中台,我们把所有的数据放在我们中台,然后中间我们去做我们的应用,架构在我们的微服务架构上面。最前端我们特别的灵活,前面可以做配送系统,也可以做干线系统,我们可以做仓储系统,我们可以管经销商,甚至衍生出来做SAAS租用服务,就非常的灵活。大多数企业在今天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其实都在做企业IT架构的转型。那就是我们现在的这张图。那唯智信息基于这样架构,我们把最上游的供应链和最下面的物流执行,包括仓,包括配,通过这个打通,中间是依靠我们的OMS定单的平台,两端我们像外延伸,一端是我们经销商,零售商,KA,以及我们消费者,左端是我们供应商。所以,在智能制造前提下,我们的智慧物流,通过用微服务这样的架构,通过这样智能平台,我把社会化资源,包括社会运力,可以是云鸟,也可以是菜鸟的,也可以是今天上午演讲嘉宾,苏宁也都有平台了,没有问题。当我们企业要用他们的日本怎么用呢?对接起来,平台和平台打通,作为我自己企业我就可以用他们这样的社会运力,我不需要自己找,我打通所有的冷链设备,GPS,温控设备,最底下是物联网平台,智能制造带来最重要的趋势就是在制造环境下系统的互联互通,我们知道在原材料仓库,WMS系统,和我们的制造执行系统,我们叫MES,和我们设计系统POA,以及上端ERP系统,以及跟设备驱动的这样的系统全部需要打通的,WMS就是我们仓储系统变得非常的重要。我介绍一下我们唯公司,中车,我们也做了智能制造的合作,,中车集团不介绍了,他们是国内非常先进的轨道交通运输设备的制造商平台和制造基地,也确实是智能制造的领军企业。那么,我们在跟他们合作时候,在生产制造业非常重要的就是原材料的追溯,从我们供应商那边有批次的信息,他们进入到我们的仓库,然后到我们整个流水线,我们进行组装,加工,最后交付,运营,每一个组件,每一个备件,是哪个批次制造的,哪个供货商供货的,一旦出现质量的时候我怎么往回来追溯,我怎么知道追溯到哪个供应商,全部靠我们的物流的WMS信息系统做这样全程的追溯。那另外,刚才谈到电商全都走自动化了,其实咱们制造也在迈向智能化,而且是非常快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人力资源成本越来越高,年轻人,老龄化,年轻人也不愿意做这样的一些工作。所以,以前投资设备划不来,但是今天在中国,投资智能设备,它的投资回报率已经非常好了。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普遍趋势是所有的企业都希望无人化,都希望用这样智能设备,所以我们在做物流企业的时候,我们软件和硬件需要完全融合的,我们要打通,包括箱立库,自动化设备等等。那我们在中车集团,我们实现了,帮助他们做了哪些。智能化管理,所有的物料,所有进生产线的物资全部上系统,无缝对接,我们刚才讲了,不仅仅是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对接,我们跟供应商,跟外部也要打通。
    无纸化,刚才众多嘉宾谈过了。
    另外条码化,我们所有的备件,所有的物资全部是条码化的,最后是物料和线上线下打通。最后我们就想看,其实智能制造它带来的就是供应商,制造商,还有分销商整个供应链的大融合。而且边界越来越模糊。在智能制造的大的环境下面,其实也会有非常多的供应链模式,比如说,我作为一个制造商,我可以做VMI,VMI就是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商根据我生产要求,库存前移到我的仓库,跟我的生产。然后我的CMI的经销商不需要有他的库存,我帮助经销商做物流,我可以帮他做金融垫资,所以我们说数据化,物流金融,在线支付大数据,以及物联网和所有的设备,完全融合。
    我们唯智公司是2001年成立,是国内最大的物流信息化服务商,同时我们自己运营了,在行业内的物流的云平台。专门是B2B的的,专门对我们大型企业的,可以协同运力的。我们除了提供信息化服务,我们业提供非常多的咨询服务,我们在行业内也有最全的,基于企业的,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物流信息化产品,包括定单运输,仓储,车货匹配,为企业来做的,计费,路径优化,以及我刚才谈到的中间我们的E-HUP是基于我们云端的产品,总共全部15家分支机构,服务我们所有大型客户,我们在中国服务十大行业,包括综合物流,多士联运,制造业我们非常强,汽车,包括高端制造,以及零售、快消,以及医药,冷链物流。那么在我们云端平台,目前,我们在中国资源,在平台上我们有25万的终端用户,大多数司机,以及我们有800多家三方物流公司全部在这个平台上面,以及我们有80多家大型货主企业,比如像沃尔马,像联合利华,这样大型企业,他在用这个平台上的运力,我们给他们做对接服务,所以唯智在这个行业做了很多年,也帮助我们整个行业来改善它的信息化,通过云给中小企业带来福音,我们最近刚刚推出了一个最新的互联网产品,叫物流钉钉,有兴趣的同事可以扫描。它是专门做物流招投标发布,你想找到这个资源,可以发布你的需求,发布需求,免费。看信息要收费,其他是我个人信息。大家可以扫描。加微信联系,谢谢。
    
    主持人(张小勇):非常感谢陈总的演讲。说起TMS和WMS大家都知道它是企业物流发展巨大的推动器。在很多年前,我们要提这两个系统一般想到红色草原(音),曼哈顿这些公司,但是我们国内的这些企业信息化,尤其是公共的服务平台,基于刚才陈总讲的基于SAAS模式的公有云方式,中国应该是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从这几年,我们快递和电商,像东南亚,像CC6,业务开展,我们能看出来,我们强大主要是在信息技术方面和作业标准方面的一些输出。下面,我们来请下一个演讲嘉宾,中国外运长航集团多式联运创新中心总监谭小平先生。
    
    谭小平:尊敬王会长,各位同事。这两年在我们物流行业,多式联运话题非常热,尤其是今年,党中央,国务院,对调整运输结构,做了很多工作部署。应该说进一步增加了多式联运发展的迫切性。总体而言,中国的多式联运的发展现在还是面临很多的问题。其中之一问题就是涉及到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装备的问题,而装备未来发展的一个总体的趋势就是一个标准化的问题。
说到装备,为什么把装备标准化作为非常主要的主攻方向。
我们看一下多式联运的定义,多式联运有很多的方式的定义。我们习惯,大家了解比较多的就是跨多种运输方式,一个承运人承担全程责任,一般大家这样理解多式联运定义,但是欧美国家从技术的维度给多式联运下了定义,他讲什么是多式联运呢?就是货物全程由一种且不变的运载单元或者是道路车辆装载,通过两组及以上的运输方式无缝接续,并且更换运输方式过程当中不发生对货物本身操作的一种货物运输,这句话有点拗口,实际上是一个集装箱相当于运载单元,不管经历了海运,河运,铁路还是公路,最终就是一直是一个不变的集装箱。而且在全程运输过程中,我是对集装箱货物不发生任何操作的。这种方式,这种定义大家可以出来,内涵一定是使用标准化的运载单元,包括集装箱,包括半挂车,只有标准化才能实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运,包括道路车辆必须是标准化的。第二个内涵追求无缝化衔接。第三个内涵是强调车半挂车,或者集装箱是直接的上铁路或者公路。实际上我们通过这个技术内涵解读的话,目的,我们多式联运就是为了快速的转运和提高我们中转过程中效率。
    我们现在知道多式联运,应该可以有效的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的资源。对于推进优化我们的运输结构,促进降本增效,推动节能减排有非常大的意义。但是,多式联运关键也是说它要体现它的竞争的优势,它的关键在于就是不同的运输方式在于转换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减少无谓倒载,和提高转运效率,如果转运效率不能提升,多式联运就没有多少经济性,最直接,最简单办法就是卡车运输直接拉到门到门。我们不能实现我们所说的充分的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了。当然这个过程当中多式联运要发展起来,有六个方面的六个化,所谓六个化,硬件条件来讲,就是基础设施衔接无缝化、运输装备的标准化、枢纽场站的专业化,枢纽场站专业化,就是我们有很多多式联运的枢纽,说是多式联运枢纽,公铁空,各个功能区块都有,设计过程当中,建了很多仓库,希望你把更多货在我仓库了进行倒载,但是多式联运核心理念是快速转运,所以尽可能减少仓储。所以我们说枢纽场站也有一个专业化问题。当然从软条件来讲,我们还需要运输组织一体化,信息共享的交互化,以及市场主体多元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将来在多式联运发展中,我们急需要一些骨干多式联运经营人,但是同时我们也需要像纯粹铁路运输,纯粹海运的一些多式联运的承运人,将来未来还会有很多的一些,比方说集装箱,半挂车,以及专用平车一些租赁的服务商,是多种的多多式联运发展的市场发展主体。
    所以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装备的标准化是整个多式联运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基础。只有有了标准化,我们才能做到通用性,有了通用性才能实现我们转换过程当中便捷化,有了便捷化才有我们高效化,是这么一个逻辑。而这其中,我们说最基础的标准就是运载单元和货运车型标准化,这是我们标准化非常重要的基础,有了运载单元和货运车型标准化,才能实现我们枢纽站场,包括载运机具以及转运设备的专业化和标准化问题。有了这样标准化也专业化才能推动我们多式联运无缝衔接,便捷换装和快速转运。
    刚才提到我们核心是运载单元和货运车型标准化,我们看看欧洲运载单元就是三种,是集装箱,半挂车和交换箱体,大家关注到他集装箱有两种,一种是海运箱,这是通用的ISO为标准,它有一个体系是内陆集装箱,这些主要在公铁联运比较多,基本上不下海的,这是以45英尺为主。相应的半挂车这个是标准是高度一致的。它的也是以45英尺为主题。这可以看出来,箱和车之间有高度匹配的,交换箱体是相当于20英尺,也是技术上有一个高度对应的。我们也关注到欧洲交换箱体使用比较多,中国目前没有这个东西,交互箱体是欧洲人把美国人的集装箱优势和半挂车优势做了结合,所以出了交换箱体的东西,我们认为在中国有必要研究一下,欧洲使用很多这种交换箱体,我们在未来也是有很多市场发展空间的。
    然后,我们说了运载单元,欧洲货运车型,标准化也是程度很高的。我们知道现在欧洲主推的其实就是这三种车型,一个就是AOUBLU、BOUBLU、COUBLU、DOUBLU,他们是一长一短组成的,长单元类似于45英尺,短单元相当于20英尺的单元。有半挂组织形式和中轴组织形式和全挂组织形式而已,根据我操作方式不一样。这个大家可以看到的就是45英尺半挂加20英尺,一长一短两个单元组成不同的汽车的组织方式。
    美国,我们可以看到它的运载单元只有两种,没有交换箱体,没有这个词。我们说集装箱,一个是国际标准箱,就是ISO。还有内陆箱的,它是以35英尺为主题,欧洲以53英尺为主体,美国半挂车是53英尺为主体。
    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标准化车型,就是卡车车型标准化程度很高的,我们看到美国发布车型里面,基本卡车车型8种,就是这8种(PPT),然后后来发展超常汽车列车,这其实也是有一长一短两个单元,跟欧洲一样。但是跟欧洲不一样的是什么?它长单元是以30英尺为主题,短单元是28英尺为主题,都是一长一短组成的。
    这是美国的常见的53英尺半挂。这是是双挂,这是两个53英尺的。还有我们说的两个短单元组成的三挂汽车列车,我最近去了一趟美国,可能跟中国一样,美国的快递这几年发展也是很迅猛。但是没有像中国这样30%、40%增长。所以你会发现美国现在高速公路三挂汽车列车越来越多,跟十年前看不到几辆,现在马路上到处可以看到三挂列车,这个也是主要运输快递的。
    欧美运载单元和卡车车型标准化,带来是什么发展的效率。
    第一个效率就是长短单元组合的多挂汽车列车得到很快发展,我刚才说了像美国三挂,在高速公路上见得很多了,美国人当时在最早发展多挂汽车列车的时候,他做了运行测试,他用了三种车型,一个3轴单体车,还有5轴半挂列车,然后他用8轴双挂列车,同样一百万货,同样节点,三种车型进行一年运行测试以后,出来一个结果,大家看看,显然8挂双挂汽车列车,比5轴半挂和3轴单体车,无论路面磨损,交通量减少,以及碰撞事故率,以及单位油耗,8轴双挂列车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油耗,不到3轴单体车的1/3,包括交通事故碰撞率明显大幅度减少,这是我们为什么未来要关注中国的多挂汽车列车发展的问题。
    第二个其实它的很重要的方向,带来的方向就是形成了内外贸两大多式联运体系。欧美现在的多式联运有两大体系的,这两大体系相互,有一些不一样,又彼此高度衔接的。一个是外贸多式联运体系,主要依托港口以及干线,海运,海铁联运为主体,主要使用ISO国际标准箱为基本载运单元,内贸多式联运是铁路枢纽站场,以干线铁路,公铁联运为主题,主要使用内陆箱,还有使用半挂车,卡车都是可以作为运货的运载单元的。
    第三个,我们说它的标准化,导致一个结果就是多式联运发展形式的多样化,比方说我们现在看到形成了基于集装箱和交换箱体的箱驼运输,基于半挂车,滚装,甩挂的运输等等多种多样的运输形式,这个片子讲了箱驼的运输,包括美国集装箱的运输。这个是基于半挂车的,前面基于集装箱和交换箱体,这是基于半挂车的。我们看到这两艘船不是拉着集装箱是半挂车,以半挂车为运载单元水陆的运输。还有我们说,公铁连挂车,公路上卡车拉半挂车,有一个转换装置把公路的轮子抬起来直接上铁路铁轨,变成了一个铁路拉的半挂车了,大家可以看到这是铁路拉公路的半挂车。还有直接把卡车开到铁路,铁路拉什么,把卡车拉着走,这样多样化形式,为什么有这样多样化形式,因为它的运载单元和卡车车型具有高度标准化,这是基本前提条件。中国多式联运发展,这个首要瓶颈就是运载单元和卡车车型标准化水平比较低的,表现在我们公路,铁路的运输的集装化,箱式化程度非常低,我们还没有建立我们国家内陆集装箱标准体系,然后半挂车外轮尺寸多种多样,从13米-2米不等,我们车型极为复杂,超过2万种杂七杂八车型,标准化程度非常糟糕。而且我们过挂列车面临法规,技术方面的瓶颈制约,所以最终导致结果就是我们以集装箱为标准为单元的多式联运,我们范围很小。  我们的公铁联运现在2%左右,国际通行基本上20-30%,欧美国家,北美地区有一些主要港口,它的海铁超过了40%。以半挂车为单位的,还是举步维艰,没有得到很大技术上的创新发展。
    以整车的公铁,滚装运输,包括公铁两用甩挂还没有引起高度关注。再有就是公路超限超载屡禁不止,因为公路标准化问题没有作为重要的抓手。这样导致了我们多式联运整体的市场竞争力非常弱的。
    这是我们看到的,我们国家为什么说集装化,厢式化非常低。还是采用平板车,篮板车,挂车占比80%。同时我们车型非常的复杂,长长短短,高高低低。还有非标车型车辆泛滥,我们现在把这个治理结果还是可以的。但是17.5米的低平板半挂车还是非常多。
    未来中国多式联运装备标准化技术发展整体趋势,一个大力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新版2016GB1589已经实施了,我们现在参照欧洲模块化标准,我们现在挂车回归45英尺。所以这个问题很多的一些道路运输企业,不能理解,为什么现在要回归45英尺,比过去的我们尺寸还要短,其实它一定要走向标准化的。所以,过去我们的标准不是美标也不是欧标。我们现在回归到欧标,有合理性。同时我们推进车型简谱化,单元化。同时构造轻量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我们现在要探索欧标向美标的发展,未来是不是发展以53英尺为主尺度的挂车体系。
    第二个趋势就是积极发展大容量,大尺寸内陆箱,这个中铁研发了45英尺的宽体集装箱,跟欧洲内陆箱标准对接的,也是跟GB1589卡车标准对接的,所以中国具备了条件,现在需要大规模推广应用。我们现在说的内陆箱大型化,我们是45英尺,准备研究53英尺,但是北美应该准备使用57英尺的。
    还有研究推进交换箱体的应用,下面做产业化推广。
    第四个研究发展多挂汽车列车的发展,这是我不得不破题的。
    第五个积极研发专用载运及换装设备,包括驮背、半挂,吊装,滚装,平移设备。总体来讲,随着多式联运的发展,我们的多式联运的配套的装备的制造,其实我们觉得有很多的技术问题,也是需要我们公关,需要我们研究的。只有我们解决了我们多式联运配套的装备问题,解决了我们标准化问题。我们国家的多式联运才会有一个非常快的发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