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交协物流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

中交协物流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


第十五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年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家动态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事业部总经理/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若惟发表主旨演


日期:2021-07-16
来源:中交协物流技术装备委
浏览量: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事业部总经理/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若惟女士
高若惟:非常高兴今天来合肥参加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主办的这次活动,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在这里我利用今天的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外运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方面的相关思考和实践。
    从物流这个概念在中国落地的时候,物流行业一直是伴随着我们制造业发展稳步前行的,最初我们只是一些单点的运作,现在已经是全网运营,包括全球的网络相互联动,从最初的只是提供单一环节的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提供商到现在大家不断的跟客户一起,共同创新,通过经济的运营,不断的提升我们的效率,优化我们的成本。物流一直以来都是跟随制造业在成长。近几年大家深刻的感觉到,包括我们跟很多制造业的客户在相互的沟通交流过程中,我们也深刻的感受到,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个变革推动着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人性化的改进,特别是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过去制造业生产什么就卖什么,没有什么个性化的需求被激活,到现在,我们再买车的时候,都是要看自己喜欢的颜色,包括座椅的颜色,以及个性化的配置,这些都是我们汽车厂商通过订单的拉动,再通过生产计划的排序,把我们的产品下线,这样客户的体验其实是越来越好的。
    还有就是制造业的数据化方面的提升,过去当我们一想到生产工厂,我们就不得不联想到跟污染、噪音,以及工人在生产线上工作联系在一起,现在再看工厂,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像有些汽车行业的工厂,我觉得和办公区域已经融为一体,不但看不到什么人,看到的都是机械臂和相关的自动化生产线,同时它的工区都能看到自己产品下线,让每个员工很骄傲,一天的努力最终化成这一辆汽车下线,同时对于我们来看,也觉得到这个工厂参观是一种享受,和过去的印象大相径庭。
    另外,制造业的产品已经不是销售一次性的产品,它们生产的还是关注这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是这个产品的物化,同时在降本增效方面,制造业现在也是通过一些智能化的手段,既关注产品本身的降本增效,同时也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成本降低,在可持续方面,这几年无论是政府还是各个企业,大家都很关注碳排放,以及气侯的变化,因此在制造业发展上还是需要减少产品对于原料的依赖,以及能源的消耗,其实也是在追求可持续发展。
    在物流行业我们也在不断的变化,比如敏捷性方面,适应制造业的柔性生产,现在订单越来越个性化,物流需要适应这样的变化,将客户的这些产品能够送到相关的消费者手中,终端的用户,同时黑天鹅事件,咱们疫情的发生,对于物流的敏捷性是非常强大的考验,从客户的供应链方面来看,客户的供应链受疫情影响,现在也在不断的快速调整,物流服务商如何敏捷的适应要求,比如关键的零部件,像芯片短缺,客户是不是要建立库存?整合资源,提供相关的服务呢?我想,对于物流服务商来说,我们也是需要很好的跟客户密切的配合。现在大家也知道,今年的海运市场、空运市场都很火,价格涨得很高,对于物流服务商来说,我们如何给客户提供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在传统的海运很难发运的时候,如何通过其他的方案提供产品组合,保证客户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这也是体现我们敏捷性的关键所在。
    另外,数智化,大家很容易理解,我不再赘述了。平台化和一体化,我们希望通过模块化、标准化的管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对于客户的服务,我们也希望能够打通各个环节之间的壁垒。
    我想大家也都知道,在公司内部,我们各个部门之间可能也会有一些壁垒,这个影响我们的效率和协同的运作,客户的服务方面实际也是这样,因此中外运我们提供全链条、全程端到端的服务,更好的优化成本、提升效率。
    无论是从经济、政策还是市场环境以及技术,其实现在都是在给制造业,大家也是倒逼,有很多的压力,过去制造业可能更觉得,我只要开拓市场,竞争并不是不激烈,大家还都是有饭吃,现在当增量市场越来越小,存量市场竞争的时候,大家更注重的是后端的物流的、供应链的韧性,因此我们也认为,供应链确实是到了制造业和物流业进行深度的联动和融合的阶段。制造业和物流业之间也是从零和博弈,现在到协同共生阶段,过去是交易性的关系,现在更多的是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
    中国外运秉持以物流成功推动产业进步,这里其实也是体现出了两业融合的方向,从最初的建厂,中外运就已经切入,为它们提供关键性的生产设备和大件的运输,在快速发展期,为他们布局资源、网络来提供服务,在成熟发展阶段,通过精益运营降本增效,通过技术来创新,特别提到,很多中国制造企业也在向海外转移,这个过程,其实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痛点和挑战,因为它对于海外市场情况、海外用工情况,海外很多政策并不了解,物流企业也是给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统筹方案,在客户初期建厂的时候,有很多很多的设备,如果不进行前期的规划,肯定会造成许许多多国外的关税和额外的成本的上升,所以中外运通过海外机构和国内的联动,提供海外资源。
    我们在服务过程中,有的时候还需要帮客户做一些生产线末端的服务,很多客户为了产能,也是将一些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我们物流服务商,现在我们在化工行业帮很多客户做一些末端的罐装服务,这个罐装服务已经从生产车间移动到物流公司的仓库,我们在仓库里,根据客户生产的特性,来设计罐装线,根据生产标准,要保证客户的生产质量,所以我们也要对桶进行清洗、罐装,贴标,同时还要追踪,我们要能追溯到生产工人,还有相关器具的情况,相关生产日期等等信息。
    另外在模式创新方面,我们很多的中国客户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变成了DDP、DAP,还有VMI的仓库模式。在疫情期间,由于海运市场的价格提高,我们通过中国外运在全国的平台,为客户提供其他的出运方案的选择,为客户提供整箱和拼箱的服务。
    下面我再说一下我们在智慧化方面的工作。左边是我们的一些器具,右边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电动的地坦克,这是对于医疗大型器械就位的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过去都是通过手动来做,需要耗人力非常多,这样我们的效率在提升,同时地坦克可以遥控,做自动的调整方向。我们还通过一些智能算法,为客户排车时间缩短66%,调度人员排车劳动强度降低50%,车辆使用数下降6%。这个是我们的单证智能识别和RPA机器人。我们通过RPA机器人,自动做相关工作,把人力解放出来,更多的花在与客户沟通上,创造价值。控制塔是客户体验的需求,客户现在都觉得,如果我现在订一个饮料、订一个披萨,都能知道所有节点在哪,中外运我们自主研发了千里眼、智犬和电子锁,通过集成各个系统的服务,把数据上传到控制塔,我们也可以进行跟踪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有预警功能。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说的比较快,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简单的介绍,我觉得两业融合,除了物流行业,大家还是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希望物流业和制造业大家还是要敞开心扉,以开放的心态彼此合作,无论是在国外,我也和一些国外同行讨论过,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两业融合是彼此缺乏信任,这个信任是很重要的,如果信任才愿意分享你的数据,才愿意分享你的战略和计划,所以我希望未来我们制造业和物流业能够充分的沟通交流,也充分的转型升级,最终助力两业深度融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