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技术装备网
行业资讯
我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东海之滨“四港联动”迸发澎湃动能
发布时间:2024-09-25 17:18
  |  
阅读量:
  |  
作者:
中交协装备委

秋已至,凉风起。站在浙江省宁波市穿山半岛山脊的大风车下,映入眼帘的是宁波舟山港绵延的海岸线和穿梭于进出港主航道的各色巨轮,远眺码头集装箱作业场景,能切身感受到港口经济的强劲脉动。

港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港口兴,则经济兴。近年来,浙江省围绕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不断夯实基础,深化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3年,浙江省累计完成江海河联运量4.43亿吨,同比增加6.1%;集装箱海铁、江海、海河联运量分别完成165.2万标箱、85万标箱、182.6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3.8%、21.3%、27.5%;全省主要港口大宗货物绿色疏运比例达91.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东海之滨,码头岸线上正迸发出澎湃动能。

以海港为龙头优化联运通道

推动海陆空网高效协同,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益,能够显著提升物流效率。

近年来,浙江不断强化政策制度保障,相继印发《加快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发展建设方案》《深化“四港联动”发展推进运输结构优化实施方案》,明确以海港为龙头、陆港为基础、空港为特色、信息港为纽带,着力优化联运通道和枢纽布局。

以政策为引领,浙江持续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四位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成全国首条双高箱示范线金甬铁路,“30年磨一剑”的京杭运河杭州段二通道全面通航,组建浙江省空港航空物流公司,建成投运全国首个多层立体智能化航空货站。截至2023年年底,浙江建成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5个、总数达290个,建成内河千吨级航道26.4公里、总里程达513公里,新开国际货运航线14条。

浙江还研究制定省级多式联运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对中转集装箱驳运、新航线开辟、“散改集”运输、江海(河)联运船队建设、江海直达运输准班轮化发展等进行资金补贴,全省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超6100亿元。

打破信息壁垒提高作业效率

“目前,我们大部分货物出口到国外,都是通过海河联运实现的,省时省力还省钱。”谈及海河联运在线应用平台,嘉兴顾家家居物流部经理厉先生表示,只要在该平台上输入货物运输的起运地和目的地,平台的“比价格”功能就会自动规划出海河联运和公路运输两种物流方式,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一目了然,“最终我们选择了物流成本更低的海河联运方式。”

嘉兴平湖市是沿海港口和内河水运两者兼具、高度发达的地区,具备发展海河联运的优良条件。为打破多式联运信息壁垒,提升综合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平湖市搭建了“海河联运在线”平台,通过构建海河联运一张图、船舶货物一线牵、物流信息一点清、企业申报一路通、政府监管一体化,实现货主、货代、码头、海关、海事等全要素协同。

突破体制机制,探索新的开放路径。近年来,浙江创新搭建“四港联动”智慧云平台,打通班轮、货代、仓库、码头等百余个系统,汇聚各类物流数据超1.1万项,提升多式联运订舱效率40%;打造“江海联运在线”平台,创新“口岸+物流”一体化申报、“智能预警+提前计划”疏港调度联运组织模式,破解船舶入港耗时长、联运组织效率不高等难题。

上线近两年的“第六港区联网平台”,有效助力义乌全面打造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实现两港港务、关务、船务一体化,提高海铁联运作业效率约20%。

推进“四港联动”发展,相关技术标准统一认定至关重要。浙江设计推出1.8万吨散货、内河64标箱集装箱运输船等江海直达船型,并在7条长江内河航线推广应用,形成全国首支规模化江海直达运输船队;牵头编制《综合货运枢纽设计规范》《港口集装箱作业系统技术要求》等系列标准规范,统一海铁联运信息交换规则,规范港口集装箱铁海联运、江海联运作业流程。

同时,浙江创新金融产品,探索“义新欧”国际铁路运单物权化应用,创新“铁路单+CIFA提单”双运单模式和“铁路运单+提货码”融资模式,为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基于铁路运单的运费贷金融服务,解决融资难问题。目前,浙江已累计发放运费贷款1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