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交协物流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

中交协物流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


第十五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年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弥勒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2018年10月进展情况


日期:2018-11-16
来源:中交协物流技术装备委
浏览量:


   弥勒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时代脉搏,在全市大力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工作,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改善农村居民购物环境、扩大弥勒优质生态农特产品的网销渠道等方面下了硬功夫,构建城市、乡镇、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运营平台和物流配送体系,形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村和电子商务示范镇,发展壮大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弥勒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批以来,市委、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各项工作得到稳步推进。截止2018年10月,弥勒建成1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65个村级服务站、1个市电子商务物流仓储中心,物流快递企业乡镇覆盖率100%,覆盖6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21个企业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共认证1个地标及34个产品,1个企业建立质量追溯系统;开展电子商务培训113期,培训人数10302人次。

  一、项目开展情况

  (一)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资金管理、项目管理验收等制度的建立情况以及承办企业的选择情况

  一是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弥勒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工信局,由8名工作人员组成,具体负责项目统筹推进;二是精心编制了《弥勒市“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引领全市电子商务发展;三是制定《弥勒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实施方案》、《弥勒市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指导和规范示范创建工作,严格管理项目资金。四是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谨慎选择项目承建企业,按照商务部和省商务厅工作公开公正的示范工作要求,于9月开始招投标工作,分为5个项目17个采购,于11月30日完成17个,招标总价:1447.72万元,截止2018年10月31日,国家项目资金已拨付1280.4872万元,资金使用率达85.37%,市级配套资金879.48万元,带动企业投资1741.3万元。

  (二)项目建设计划及进展情况

  1、县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1)建设计划:建设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立数据分析平台,预留和开放接口,能接入省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农村电子商务信息系统;

  (2)进展情况

  建成面积2000┫的弥勒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由云南高特电商产业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目前我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基本框架已搭建,挂牌、提供常供业务对接、咨询等服务功能已完善。自投入运营以来,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形成了集人才培训、产品展示、仓储物流、技术交流、创业融资、生活配套、商务办公等一站式服务运行模式。1-10月份公共服务中心运营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①电商运营服务工作,主要为创业者提供美工、摄影服务24次;对接上行销售农副产品、新鲜水果等产品资源25个;其中为入驻电商提供运营指导服务25次;②为创业者做好政策咨询与代办工作25次;③培训孵化服务工作,主要组织电商网店培训课程50次,参与培训687人次;2018年10月,农村网购金额达3899.43万元,网络销售额8752.74万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2652.17万元。

  2、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体系建设情况

  (1)建设计划:行政村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50%,计划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到村淘服务站,并将找蜂农、有量、邮政、供销进行整合。

  (2)进展情况:弥勒市委、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定了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弥勒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65个,其中包括:13个乡/镇级电商服务站,52个村级电商服务点,服务站覆盖全市12个乡镇以及东风农场管理局,行政村覆盖率达到46%,其中贫困村18个,贫困村覆盖率36.73%。已实现快递收发、代收代缴、话费充值、代买代卖等基本功能。目前在对站点积极寻找更长期有效的盈利模式。

  3、农产品品牌培育、质量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建设计划: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建设农产品品质管理体系,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采取政府支付年费的形式,免费向全市农产品企业提供溯源平台服务。

  (2)进展情况:截至10月,全市累计有21家企业的35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认证面积达25.54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4家27个,认证面积11.5万亩;绿色食品5家企业7个产品,认证面积9.98万亩;地理标志产品1个(葡萄),认证面积4万亩。1.对整个弥勒市区域内的产品、产业进行了市场调查,分别形成了《弥勒市农业龙头企业统计表》、《弥勒市三品一标产品统计表》、《弥勒市高原特色农产品统计表》和《弥勒市各乡镇一镇一品收集表》,最终形成了对整个弥勒市场的调研和分析;2.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形成了30个区域化公共品牌的名字备选,最终定稿名字为“福地韵味”;3.围绕“福地韵味”完成了整套视觉传达系统的设计;4.确定了弥勒市区域化公共品牌“福地韵味”的实体品牌生活馆,选址红河水乡;5.“福地韵味”线下体验馆,硬装已经基本完成,预计10月底开业;6.“福地韵味”之“一手提走弥勒”方案一的设计已完成,并进行了批量的生产;方案二正在设计过程中,已确定样稿;7.“福地韵味”子品牌—鲜食玫瑰、东风葡萄系列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已完成;8.已经经过农科局授权,获取了“弥勒葡萄”地理标识认证使用的授权。9.弥勒的鲜食玫瑰申请“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等产地认证,8月配合红河州绿色食品发展办公室,对弥勒市食用玫瑰申请“绿色产品”现场调研,认证结果未下来,水质和土质检测未达标;10.与弥勒市竹园镇贫困村绿水村委会法门村共同成立的,为贫困村实现代收代购的合作社,已完成工商注册,取得营业执照;11.已购买用于弥勒产销售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商城系统,正在试用中;12.对弥勒市的鲜食玫瑰、虹溪粑粑、竹园红糖、西三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开展了淘宝直播的销售,销量客观;13.区域化公共品牌其中之一“弥绣”,目前为止,在弥勒各旅游景区、商铺,共计铺设了12个线下店铺,产品线完善开发后可实现弥勒民族文化产品全覆盖销售;14.挑选了2个贫困村,帮助他们实现农产品的上行销售,一是将西二镇的糯租村的桃子批量运到昆明进行销售;二是联系了多位采购商到竹园镇法门村进行香椿的采购;15.跑了全国的15农产品销售市场,远到北京新发地、寿光物流园区、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近的昆明正昌果品交易市场、南宁海吉星交易市场,调查云南果蔬在外地市场的占有情况、采购需求和收购商联系方式,根据调查情况反向用于弥勒市农产品的生产和采购。16.召开了弥勒市区域化品牌选品和入网溯源系统启动会,邀请了30家弥勒本地涉农企业参会,最终选定入网企业5家;17.搭建了溯源系统的投入品在线管理系统和溯源标识管理系统的后台开发工作,开发成果如下:溯源标识管理系统包含了系统配置、产品管理、码关联、微页面4大模块;投入品在线管理系统包含投入品列表、投入品入库、入库统计、投入品出库、出库统计、库存统计,总计6个模块;18.对农科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荐的入网溯源系统的10个企业进行市场调研;约谈了弥勒市农业龙头企业--阿细蜜源、农缘酒业、宏益食品厂和弥勒弥糖商贸,对以上入网溯源系统的企业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收集了产品的详细信息,将信息录入溯源系统,实现了10个企业32个产品的信息溯源;19.设计制作购买了“弥勒葡萄”的批量销售包装箱,制作了“弥勒葡萄”宣传X展架,7月开始销售,销售渠道有:弥勒知名景点、知名饭店和酒店进行了线下的铺货和展架销售;二是通过公司内小伙伴和朋友们的朋友圈传播进行销售;销售时长不到三周,累计销量约8余吨;20.制作了“福地韵味”水果礼盒,在中秋节前期进行销售、宣传推广弥勒市区域化公共品牌。 21.把“弥绣”和“弥糖”的产品(附二维码)铺货到弥勒的交通枢纽站——弥勒高铁站;22.利用抖音宣传、推广“福地韵味”品牌。

  4、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发展情况

  (1)建设计划:物流快递企业的乡镇覆盖率超过80%,且覆盖所有村级电商服务点;建设冷链与智慧仓储,改造完善村级服务站点及乡镇物流中转站。

  (2)进展情况:

  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工作:①完成2500┫配送服务中心建设,配套货架、地库、包装包材、PDA、仓配系统、流程传送带、扫码枪、专线车辆等健全的仓配设备。②完成市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的搭建,13个乡镇物流点的建设,乡镇覆盖率100%,形成4条专线车,从市级物流仓储中心到村级网点48小时内完成配送;服务配送网点72个,覆盖72个村级电商服务点;90%行政村可实现下行货物48小时内完成配送。③针对市乡村三级物流制定了管理制度、登记流程、产品货架归类制度、问题处理流程、配送制度其他工作流程。④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持续招商中,为弥勒市中小型微电商提供仓储配送一体化服务;现通过前期物流资源整合,已整合快递物流企业5家,实现市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价格的统一降低,促进农产品上行件数量增加。

  三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工作:① 电子商务乡镇农村物流信息管理平台于5月14日投入使用,并进行了市场化的推广,现目前已在各大应用平台上线。②包裹查询、包裹跟踪、信息推送等功能已完善。③市级物流服务中心、乡镇物流服务点相关设施设备已正常使用。④目前对乡镇服务点已进行了安装工作,截止至10月,已安装人数5780人次。预计12月份达30000人左右。2018年10月,全市快递收发货量519.6万件。

  5、抓好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建设情况

  (1)建设计划:开展电子商务培训10000人次以上。

  (2)进展情况:目前已针对各类农村青年、建档立卡贫困青年、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机关领导干部等进行电子商务政策、理论、运营、实操等方面培训、截止目前全市开展电子商务培训113期培训,共计10302人次,其中培训党政领导干部695人次、返乡创业青年9人次、农村妇女1198人次、返乡农民工124人次、残疾人25人次、退伍军人42人次、线上培训435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3675人次。并对培训人群进行跟踪回访服务,通过实地与本人见面、电话回访、集中回访等多种形式,共计完成9844人次回访。针对被培训人员后期就业、创业情况及时跟踪,现目前已有18位培训学员入驻高特众创空间,共计创收80万余元。

  (三)资金使用情况

  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谨慎选择项目承建企业,按照商务部和省商务厅工作公开公正的示范工作要求,于9月开始招投标工作,分为5个项目17个采购,于11月30日完成17个,招标总价:1447.72万元,截止9月30日,国家项目资金已拨付1280.4872万元,资金使用率达85.37%,市级投入资金1200万元,带动企业投资1741.31万元。

  (四)信息报送和综合示范项目全过程信息公开情况:我市每月5日按时在商务部信息系统填报报表,已报送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年报。

  (五)项目成效和电商扶贫工作的成效

  1、项目成效

  自开展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创建以来,我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电子商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8年 10月农村网购金额3899.43万,同比增长-45.7%,重点纳入统计的67家电商企业网络销售额8752.74万元,同比增长6.1%,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2652.17万元,同比增长-18.2%。

  2、电商扶贫工作情况

  我市构建“互联网+农业+扶贫”的电商扶贫模式,鼓励龙头企业、村组干部、扶贫工作队员、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青年给群众普及电商知识,根据产品特性、文化内涵和生产方式等帮助网店开发网货,拓宽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截止10月,已建贫困村村级服务站(点)18个,覆盖贫困村18个,贫困村覆盖率36.73%。累计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24021人次,2018年10月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销售农产品48.58万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41.31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建设方面:支撑体系配套不健全。数据分析、现代物流配送、农产品溯源、冷链仓储、金融扶持、在线支付、代理运营等支撑体系配套不健全,电商供应链各环节的互动联合与分工协作机制尚未形成。

  (二)农产品上行方面: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程度低。一是农业生产仍于小、散、弱的现状,农产品电商龙头企业缺乏,导致农产品生产主体分散,“小户”产业要素聚集不足,农产品品牌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低。二是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包装、配送、验收等标准制度不够完善,市场准入、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建设等方面没有一套完善的机制,交易各环节缺乏质量安全的管理标准。三是电商产品中,同质商品多,卖家之间差异化程度小,缺乏品牌效应,鱼龙混杂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特色,阻碍了品牌的发展壮大。四是电商产品单一,文创和软件开发等创意类项目产品稀缺。

  (三)培训方面:目前全市电商创业热情高涨,对电商人才的需求迫切,但操作技能型、运营管理型、战略规划型人才极度匮乏,从面向社会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反馈情况来看,我市严重缺乏电商产业链及周边需要的人才,人才问题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主体。一是依托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建设面向全国市场的特色农产品网货供应基地。引导农户成立合作社,开展组织化、基地化、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种植、加工、包装等环节的质量管控,探索“企业+基地+网店”或“协会+基地(合作社)+网店”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和订单农业。二是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发展网络业务。支持传统百货、连锁超市、专业市场等企业依托实体网点、货源、配送等商业资源开展网络零售业务,进一步发展集电子商务、电话订购、城市配送为一体的电商交易平台。三是鼓励现有电商企业转型升级产品,推动“创业团队”、“家庭网商”向管理先进、设施完备、制度完善的现代电子商务企业转型,实现从“产品为核心”向“用户为核心”转变,从“产品销售”向“专业服务”转变。四是加快个体网商培育。优化网商发展环境,支持反乡创业大学生、农村党员致带头人、妇女、个体工商户等开展电子商务创业。五是推进“互联网+旅游”产业发展。依托弥勒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逐步推进重点景区开展智慧旅游城市及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工作,支持旅游企业借助第三方平台多渠道开展旅游电子商务,充分整合弥勒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开发以“弥勒”为总体概念的区域性公共服务平台。六是支持各类文化产业发展电子商务,重点扶持创意文化产品、文化艺术精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民间民俗文化产品,推动刺绣、三弦制作、葫芦加工等特色手工艺从业者开展网上销售。七是大力开展社区电子商务,推动城市居民消费模式的转型升极。引导社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整合购物、缴费、家政、就业、人力资源、社保、医疗保健等服务资源,实现信息咨询、家政、日用品配送、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进社区、进家庭、全面提升社区服务品质。

  (二)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一是完善电商配套政策。2016年3月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创建云南省电子商务示范市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由于缺乏实操经验,激励政策门槛设置过高,未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将激励门槛适当降低,同时补充完善金融、财税等具体政策性扶持。二是完善电子商务进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核定事业编制3名,抽调企业和协会充实办公室人员,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督促、检查电子商务发展各项工作。三是形成部门联动常态机制。出台《弥勒市电子商务发展细化考核办法》,将电子商务发展纳入乡镇党建经济目标综合考核和市级相关部门效能考核范围,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服务引导体系。

  (三)有序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一是建设数据分析平台。基于云端的电子商务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可以高效率、低成本、易操作地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直观的数据分析,精准对症下药。二是完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发展适合农产品特点的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适合高端制造业的供应链配送体系、适合生鲜特点的冷链物流体系和同城配送体系。发展第三方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外包服务,鼓励电子商务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与快递物流企业实现信息对接,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的协同发展和高效联动。三是提高农产品生产和交易的标准化水平。完善加强农产品“三品一标”的认证和鉴督,加强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指导和规范,积极申报一批地理标志认证产品、“蓝帽子”产品。建立农户易行、市场认可、管理方便的农产品线上交易分类标准,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管理。四是完善县乡镇三级电商服务站建设工作。以大开放、大合作的工作格局、巩固提升村沟发展成果,加强与京东、苏宁、为村、村头、1号店、赶集网等电商平台合作,形成良性竞争,让弥勒的绿色食材、生态精品、健康良品更好地走出去,使广大农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农村生活更美好。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数据采集分析,依据发展需要逐步引入专题教育、金融信贷、医疗养老等服务项目,将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打造成集政务、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五是建立科学精准电商人才培育机制。电商培训将从普及阶段过渡到提质阶段,开展对电商从业人员摸底调查工作,对其进行梳理分析定级,量身制定培训计划。与高校、优质第三方服务商、精英电商企业建立教育实践和培训基地,将电子商务培训纳入农村实用人才建设体系和全市就业创业培训体系。加大电子商务人才引进力度,聚集电商业领军人物阵营,完善电子商务人才激励措施,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灵活采取核心人才引进、团队引进、项目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适合弥勒电子商务发展的高端人才和复合人才。

  (四)深入推进农村电商+精准脱贫工作。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为契机,出台《弥勒市电子商务扶贫实施方案》,通过多平台引进,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实行创业孵化服务站点全覆盖工作。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要求,结合建档立卡贫困村地理、区位、气候海拔等实际条件,为每个村量身定制1-3个主导产业,鼓励、支持电商企业积极参与建档立卡贫困脱贫攻坚工作,与建档立卡贫困村进行“产品对口联姻”,把建档立卡贫村打造成为电商产品货源直接供应基地,实现了“电商+精准脱贫”双推进。

  弥勒市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

  2018年11月8日